努文网 > 句子 > 正文

​抖音朗朗上口的短句汇总86条

2024-10-07 22:31 来源:努文网 点击:

抖音朗朗上口的短句汇总86条

朗朗上口

1 、大路走尽还有小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数不尽的风光。

 抖音朗朗上口的短句汇总86条

2 、坚持是雄壮的,因为坚持是由于百般地敲打而磨练出来的;坚持是甘甜的,因为无畏的与不倒的毅力早已在心中播下了胜利的种子。

3、你的努力,也许有人会讥讽;你的执着,也许不会有人读懂。在别人眼里你也许是小丑,在自己心中你就是国王!

4、生命不在长而在于好,只要每一次尽力的演示,都值得鼓励与喝采。

5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的塑造必不可少!

6、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7 、人生便如一块香料,是只有在坚持的信念为柴,坚守的行动为火炙烤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

8 、人在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但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

9、斧头虽小,但经历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刀。

10 、要有把路走绝的精神,激流勇退是一种境界,把路走绝是一种精神。坚持到底,不会错的;坚持到底,就是成功!

11、掌握坚持的人是成功的,是永不言弃的。

12、胜利贵在坚持,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

13 、我相信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得好报酬。

14 、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15 、朋友,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岖与坎坷,甚至会有一时难以跨越的沟坎儿。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我们只有一种选择:再向前跨出一步!尽管可能非常艰难,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你的人生会无比绚丽!

16 、逆境总是有的,人生总要进击。愿你不要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做永远的生活强者!

17 、骆驼走得慢,但终能走到目的地。

18 、在成功的道路上,坚持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饱尝甜头。

19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0 、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2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的塑造必不可少!

23 、人生是在进行着无数次入围与淘汰的比赛,无论入围还是淘汰,都应该有一份超越自我心,挑战自我之心,战胜自我之心。以及一份不甘落后,顽强拼捕的精神。

24 、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规划的人生才更精彩。

25 、坚持是毅力,仿佛一轮炽热不落的艳阳;坚持是灵魂,仿佛一群屹立不倒的山林。

26 、不经历凛冽的寒风,不会有梅花的怒放;不经历素裹的寒霜,不会有翠竹的坚韧,不经历厚重的白雪,不会有青松的挺直;不经历寒冷的冬天,不会有明媚的春天!

27、生活不要太劳累,弄得自己很疲惫,快乐幸福多体会,烦恼忧愁不用追,吃点好的别嫌贵,联系朋友别欠费,天空辽阔任你飞,再多困难别后退!

28 、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可言,如果有的话,就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朗朗上口的励志句子2

1、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2、有志者事竟成。

3、百败而其志不折。

4、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莎士比亚

5、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6、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志气”,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罗兰

7、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9、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10、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11、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12、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13、志高不如德高。

14、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

15、失败是块磨刀石。

16、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17、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18、成功最终属于耐心等待得人。

1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放弃谁都可以,千万不要放弃自己!

摘要:汪曾祺作为中国当代名家,以其颇具特色的小说和散文独立文坛,有如一抹淡远的风景飘然独立,淡然的风姿洋溢在其作品人物命运和风物描写中,他的作品如其人温和、淡静,读他的作品浮躁的心灵在他如水般的平淡中享受一份难得的静谧。

一、 平淡之美源于题材的选择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的加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作品似乎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当别人仍沉溺于 “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审美情趣时,他却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发出呼唤,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色。从文人雅士到贩夫走卒,从殷实富户到升斗小民,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古朴、善良的自食其力的小人物。汪曾祺作品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他在《泰山片石》中说: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写高达穷奇之山,殆矣。”①

他的作品没有惊天动地的重大题材,没有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更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受戒》里的小英子和小和尚明海纯美朦胧的爱情;《大淖记事》里的小锡匠和巧云的生死恋,《异秉》中王二和他平静如水的卖卤味的生活,《鉴赏家》中卖果子的叶三和画的故事,《徙》里的高北溟,《看水》中的小吕等等,这些小人物的小故事未必能使读者泪如泉涌,纯洁的爱情和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未必能让读者的心加速跳动,而是让读者的心在淡静平和自然的叙述中去体会那种难以言传的平淡之美。《大淖记事》中接近末尾的那几句的对话,看似风轻云淡,给人的感受却是一种本真之美。巧云问他:“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你要我说么?”“不要。”“我知道你不要。”“你值么?”“我值。”“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好,亲你!”多么直白平淡的对话,但纯美之感留于唇边,回味无穷。

纵观他的作品忠实于、顺服于命运,关心在命运中辗转挣扎的平凡人物的内心,和这些平凡人物一起“思想”,一起体验属于自己的生活。读汪曾祺的小说,看不到居高临下的启蒙者对黥首下愚的面命耳提或施舍怜悯,也看不到逆子谪臣的忧天悲悯与顾影自怜,只看到无数小人物和汪曾祺一起呼吸,一起说话,一起或悲或喜。写作品就是将日常生活中平淡的事写出韵味,写出情致,因而成就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正如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确实是比较淡的,但它本来就是那样,并没有经过一个‘化’的过程。说我淡化,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但是‘你不能改变我’,我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下命令叫我照另外一种样子去写。”③

二、平淡之美在于意境的构置

在读他的作品的时候,能够让人体会到一种静的美。他的小说和散文淡雅,极少有个人的痕迹,如同一股清泉,除尽了所有的混浊和杂质,显示出一种恬静与平淡。在小说中,这种平淡表现得不是寡味与无题,而是蕴藏深厚的感觉。耐人寻味,让人不自主地想到小桥流水,清泉石壁。这种平淡给人以无尽的美感,温软的水,朦胧的月,摇曳的云影,迷人的沙洲,感应着明海小和尚、小英子、巧云、十一子们细微神秘的心灵震颤;那混沌的爱,迷离的情,则展示了生命的腾踊,美的精魂的跃动。汪曾祺纤笔一枝,将人的自然情欲写得如此美绝人寰,一尘不染。如《受戒》结尾两段:“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浆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明海与英子划着小船进入了理想的圣地,也驶进了汪曾祺情感中的理想境界,在碧波芦荡中,美丽的景色孕育了健康的人性。写出了特有的纯洁、烂漫与天真,不事雕琢而明明如画,醉人心田。《大淖记事》则写十一子和巧云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恋,美如秋月,韧如蒲苇,透明似水晶。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凄凉,没有忧郁,没有深沉的影子。更没有大喜大悲这样浓烈的感情。这与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他的散文《我的创作生涯》中,有这样的解释,“我自己觉得,我还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④另外,作品中的平淡之美与沈从文先生的创作风格有密切的关系。平淡才可以表现生活。汪老描写的是苏北的高邮世界,在湘西之外的又一个世外桃源。明海本来是不能恋爱的,但在《受戒》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又划了一气,看见一片芦花荡子了。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扒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要不要?”明子的眼睛鼓得大大的。虽然仅有几句简单的话,却表现了心中的那份激情。语言简单,朴素,而且开门见山。用平实的语言刻画了村姑与小伙子的对话,温馨、恬淡,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抒情色彩。汪曾祺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往往营造出一种平和柔静、静康乐观的氛围。作品中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没有紧凑的情节,描画出了一个慢节奏的田园似的景象。笔下的人物,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情感暴发时的宣泄,总是那样的温和恬淡,让人感到平平淡淡的真切。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师承的原因使他的小说在语言上显出奇特的情味,呈现出平淡的味道,于平淡中显示出珍奇,给人美的感受。

汪曾祺的作品还善于写些民俗,信手拈来,娓娓而谈。更为作品的意境增添了平淡之美,《岁寒三友》中就有这样一段:“这天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地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各种买小吃的都来了。买牛肉高粱酒的,卖回卤豆腐干的,卖五香花生米的、芝麻灌香糖的,卖豆腐脑的,卖煮荸荠的,还有卖河鲜――卖紫――卖紫皮菱角和新剥弟头米的――到处都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人们寻亲访友,说长道短,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地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眯着;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臣点着了焰火了。”汪曾祺笔下的民俗描写,人称风俗画写法,在写时,往往是不知觉的,表面写的是风俗,实质以风俗为依托,渲染了氛围,也从侧面表现了人物形象,人们在看焰火时的欢乐气氛中,陶虎臣体会到了欢乐,别人在欢快之余感受到他善良的品格。让这种平淡达到了题材、语言形式和情境共融的佳境。

三、平淡之美显于语言的锤炼

文学创作要求作家必须有语言意识,语言是构成作家创作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汪曾祺来说,他对语言的"运用就是存在于他的生命和血液之中的,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是将语言放在首位的,他表示:“语言就是内容。”⑤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平淡之美与他的作品的思想及题材有连带关系,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汪曾祺找到一种与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与感情内容”相符的“表达形式”,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汪曾祺在小说中想表现出一种中国传统式的趣味、和谐。这趣味、和谐是通过对风俗以及体现在其中的健康人性、和谐人性的描述与讴歌完成的。具体落实到语言上,就要求小说中的语言要朴实、流畅、清晰,充满情致与韵律。一言蔽之,就是要让读者读着舒服!汪曾祺的语言言简意赅,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注重炼字,雅致、平稳、精准;时而掺杂着四字句等古文句式。

我们先看一段风景描写,《大淖记事》中的一段:春初水暖,沙洲上窗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婆篇,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获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桔黄了,就被人刻去,加到自己的及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 文字质朴明净,青红白绿,酸甜鲜香,写的是植物,说的是四季,但文字背后是动人的情趣。著名作家王安忆说他的作品语言“总是最最平凡的字眼,合成最最平凡的句子”;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他的语言朴实自然,雅致含蓄,耐人品味。他的散文《葡萄月令》就体现了这一特征。《葡萄月令》这篇文章初看像是一篇介绍葡萄生长过程的说明文,细品则发现它的语言可不同一般。全文语言富含诗意,不斧凿,不堆砌,力求准确、简洁,崇尚朴实、自然,显得疏淡、雅致而含蓄。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多用短句,朗朗上口。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的语句不是那种臃肿的长句,而是多用短小精练的短句。如:“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 紧,用细铁丝缚住。”这些短句不仅有效地保持了语气的停顿,读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节奏。文中有的句子更有短得夸张的:“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 分别堆放在旁边。”这里模拟着一种口语化的现场感,读来给人一种凝练而又轻盈跳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汪曾祺擅长用短小精简的语句来结构文本,很少用长句;他的语言很少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一切都是不加修饰的;他小说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全是一些平实的词汇;另外,他还注重在文本叙述中汲取民间语言的精华,让文本的叙述语言更具特色。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很多小说都以类似这样简短句子作为开头: 一枝素烛,半罐野蜂蜜。(《复仇》)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受戒》)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异秉》) 这个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大淖记事》)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弟毛》)我在七里茶坊住过几天。(《七里茶坊》)傅玉涛是“写字”的。(《子孙万代》)

这样的例子,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是举不胜举的。这种简洁平淡的开头,一方面为接下来的文本语言奠定了一个叙述的基调,还有就是充分体现了汪曾祺干净、简约、恬淡的语言风格。所以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文本语言的叙述从文本开头起就像一条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不紧不慢的淌着,读起来舒畅、自然。

在汪曾祺的语言中,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叙述都这样,在文本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语言,如:“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弟的,都是正经人。”(《受戒》)显然,这是一句反语。

“八千钱是八千个制钱,即八百枚当十的铜元。当地以一百元为一吊,八千钱也就是八吊钱。按当时的银钱市价,三吊钱兑换一块铜元,八吊钱还不够两块七角钱怎么能起了家呢?为什么整整是八千钱,不是七千九,不是八千一呢?(《八千岁》)这是专门写的拗口的句子。”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其他的句式,这就是他在平淡中造就的奇崛。这些语言在文本平淡的语言中并不显得鹤立弟群,反而为文本的总体造就了一种和谐。

我在张家花园长大,邻居是个老医生。印象深的是他屋子挂了幅中堂猛虎下山。中堂下一张八仙桌是三妹子的学习园地。辅导妹子读书是大哥、二哥轮流执鞭。但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倒是经常听到不是大哥就是二哥的呵叱声:“3?得几?”妹子颤惊惊地回答:“得5。”“得6。给你讲过不少于10遍了!”接着就是篾块挨落在妹子身上的声音。妹子哭叫着:“得6,得6……”“这是什么号?”“减号。”“给你讲过,这叫破折号!”接着又是一阵篾块落在妹子身上的声音……正少年时期的我心中想:读书要挨呵叱和篾块,这么恐怖!这三妹子肯定报废了。

我读书也有成绩差的时候。读中学时,最好的一科是代数,其次是几何、物理,差的是化学、英语,最差的是语文;语文成绩总是只能在60分上下振荡。

我的语文老师叫廖定方,挺高的个子,宽肩膀,细细的腰——他有次讲到古代勇士标准的身材是枇杷腿三角腰是不是讲他自己呢?他几根稀疏的头发老是趴在右侧,讲课时,左手拿着课本,右手手心手背反复在课本上搓,仿佛是勇士临阵磨挙拳擦掌;又仿佛要把书本里的每个字句都要搓烂、搓熟,喂养嗷嗷待哺的学童。

上课铃声响了,廖老师走进教室,我紧张起来。“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完了,他把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书桌上的作文本拿出一本来,翻开,拿腔拿调地——这次是抑扬顿挫地朗诵:“天聚集着乌云,由远渐近。刹时,雷鸣电闪,暴风嘶吼,猛拍着寝室的窗户……”哎呀,我的!他读的第一篇作文是不会讲难听话的。果然.他朗诵完毕,将我的作文本缓缓地放回讲台书桌上,开始讲评:“这篇作文,遣词造句、环境渲染、烘托都很生动……”接着,他又讲了这篇作文可以修改、加工的地方。讲完,他亲自走下讲台,把我的作文本放到我的课桌上,说了一句:“开窍了,继续努力。”我翻开作文本看,78分,是我语文成绩从没得过的分数。那红色的78分的字迹至今在我脑海里十分清晰。作文,可以添油加醋呀,可以加工呀!现在当然明白,这就是创作。从此,我爱上了语文,特别爱听廖老师讲课。

最深刻的一次是,廖老师讲岳阳楼记,他讲:“使用对偶,读起来音韵铿锵。”又讲:“一篇优秀的文章,善于使用对偶、排比、长短句的变化节奏修辞手法。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一章美妙的"音乐。”我把他这段讲话烂熟于心,从此,写东西那怕是后来在工作中写公文,都追求文章的音乐美。虽然东施效颦,但终身努力。

还有一次深刻的,但那是教训。课文讲到泰山极顶看日出,廖老师辅导晚自习时,他不知是有意或无意走到我面前,说:“注意生字。”第二天的语文课,教室后面坐了十几个泸州师范学院的师生,是来傍听的。气氛格外严肃、同学们格外紧张。上课刚开始,廖老师说:“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听写生词。愿意到黑板上来的同学请举手。”那个时候廖老师已经有点喜欢我了。我要为他争光,让师范学院的师生看看廖老师的学生是好样的,心里这样想。我立即第一个举手,全班同学都举了手。廖老师第一个就是点我的名,还点了另一个同学,至今记得这位同学叫陈云生。走上讲台黒板前,我回头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那得意和激动的心情就像进入了奥运会半决赛。我接过廖老师递给我的粉笔,面对黑板站好,站的是左边。廖老师开始念生字了,一共二十个我只能写十九个,有一个碧绿的“碧”始终写不出来,绞尽脑汁都写不出来,最后勉强写了一个墙壁的“壁”。明明知道是错的,出于搪塞心理吧,硬是黑底白字的写在了黑板上。给廖老师争光变成了给廖老师丢脸,得意劲全没了,至今回忆起来都脸红。

晚自习,廖老师又来辅导,他特地走到我面前“看”我。“廖老师,我……”我眼泪水都快包不住了。廖老师却很温和地对我说“你进步已经很大了。读书要求甚解,千万马虎苟且不得。闲时,常到教研室或我家里来。”

廖老师高大的形象、讲课的声态、以及他对我的表扬、激励和鞭策影响了我一身,包括我对工作都不敢马虎苟且。